查看原文
其他

这47人,平均人手两篇高质量论文,千里挑一!

融媒体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04-09


往期精彩


“美”的口号,由你来定!



对话王会军院士——携手合作,打赢减污降碳的“持久攻坚战”



新生VS老生,你就是这样暴露的



榜样引领前航,展示青春力量

11月23日的风云剧场与大活小剧场

迎来了南信大的47余名研究生大佬

开展了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博士优秀新生奖学金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

现场掌声不停

大神们快收下小龙的膝盖!



18:00,2021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博士优秀新生奖学金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在风云剧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时举行。候选学生按照抽签顺序上台,以PPT形式进行5分钟的个人展示,再由评审团老师打出相应分数,公示后确定获奖人选。




今年,校长奖学金候选学生涉及14个学院30名研究生,博士优秀新生奖学金候选学生涉及13个学院17名研究生。其中,校长奖学金(博士)差额候选学生4名,校长奖学金(硕士)差额候选学生26名,博士优秀新生奖学金差额候选学生17名。据悉,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博士)奖励名额不超过4‰人,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硕士)奖励名额不超过2‰人,而博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覆盖比例不超过10%人。



为了进一步展示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多维评价,体现学科差异,破除“五唯”顽疾,今年学校全面修订了研究生奖学金相关文件,明确研究生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等评价比重,科学合理制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指标体系,从学术论文、科研获奖、学科竞赛、发明专利、学术专著、荣誉称号及智库报告等7个方面分别设置参评要求。


在通过学院初审、推荐,研工部审核后,候选学生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展示自己:

1.研究生期间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社会服务等情况;

2.精神风貌和现场效果;

3.研究生期间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决策咨询报告及荣誉称号等成果情况。


聆听每一句清晰的陈述

注视每一个自信的身姿

到场的每一个人都目光炯炯、掌声不歇




今年参与差额评审会的候选学生中大佬众多

和小龙一起来膜拜下:

他们大都拥有质量很高的论文,包括A级高质量论文2篇(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其他高水平论文102篇;


他们参评的成果多元,多名研究生以学科竞赛、发明专利、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等申请校长奖学金,还有人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达5项、发明专利等达10项;


他们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感知热点,接触学术大家的科研风范,增加对科研之路信心与斗志;


他们善于反思总结,面对科研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毫不气馁,反而以其为跳板,奋勇争先;


他们中有的人对科学、对真理有着浓烈的爱与好奇;有的人大爱于天下,立志将毕生所学投入到对国家的建设中......







候选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虽然专攻领域有所不同

但是每个人都展示了青春奋斗的力量

引领着广大学子们向他们靠拢



今天,小龙邀请了七位优秀候选人

让没能去现场的大家领略他们的风采~


博士研究生


大气科学学院

2019级唐韬

“直面失败,学以致用”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东京大学联培博士、博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获奖众多的唐韬却在答辩中花了大篇幅介绍自己投稿Nature失败的经历,剖析做这一研究的意义与自己失败的原因。“科研是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因为直面失败的坦然,大家看到的不是失败与泄气,而是一个“打不倒”的科研工作者。


作为志愿者,2019年唐韬还主动联系温州气象台,参与对超强台风“利奇马”的一线抗台工作。他将自己数年所学的气象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演练中,“学的东西不能只局限于理论上,最后还是要投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



大气科学学院

2020级姜枫

“敢反驳 能创新 勤于钻研是她的底气”




姜枫以研究国际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ENSO现象为背景,就读期间在本学科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八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在SCI一区发表论文四篇。她勇于创新,提出了ENSO影响亚澳气候的新认识,反驳了多篇Nature子刊文章的错误观点,解决了ENSO与其他海盆变率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问题,建立了热带三大洋相互作用新框架。


“当你并不认可主流观点时,就想办法找证据去反驳。当真的找到科学证据时,这种成就感就是让你继续坚持的一种动力。”敢于反驳,敢于质疑主流观点,是建立在她日复一日勤奋钻研基础之上的。姜枫所参与的“ENSO调控其与北大西洋跨海盆联系”的工作被Nature子刊编辑评为研究亮点,相关工作在审稿过程中得到审稿人高度肯定,这些也让她在追逐真知的过程继续大步前行。



大气科学学院

2021级张艺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硕士期间,她参与科研工作6项,在大气科学学科的SCI一区期刊中发表论文五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为博士阶段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才多艺的她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作为合唱团的一份子,献上对祖国的祝福。


每一个看似“枯燥”的论文背后,都藏着张艺佳探知气象与气候变化时的巨大乐趣;每一个压力重重的科研任务,都压不跨她的求知精神,反而成为其坚持不懈的动力。“兴趣就是我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所以坚持,气象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级戴腾飞

“爱科研 也爱生活”


从科研小白到六项专利,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和EI发表两篇论文,共计六篇研究论文傍身,戴腾飞是从硬盘中的400篇文献和27G文件开始的。秉持着学无止境的信念,戴腾飞一路过关斩将,冲击SCI高分区论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总决赛中作为队长带队斩获全国总决赛“团队一等奖”,并入选研电赛“TOP 10”,获得全国第四的佳绩。


答辩现场,戴腾飞所展示的个人生活十分丰富,运动健身、下厨做菜、参加音乐节、养猫,这一切都是他热爱生活的痕迹。“学习和生活要分清,学就要认真学,玩的时候就要痛快玩,这才是生活。”


硕士研究生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8级费佳蕾

“勤为径,苦作舟,星辰大海是征途”



回望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对费佳蕾而言,“深夜孤独”是常态,而“自成宇宙”却是意外收获。科研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期刊论文都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想象力的开发,费佳蕾一路学习一路收获,截至目前,她发表了两篇SCI论文、申报专利十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费佳蕾认为,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发表文章的层面上,将得出的结论切实地付诸实践,最终能够服务于社会才是最终追求。



艺术学院

2019级王凡

“要做勤勉好学的排头兵”



王凡在研究生期间获得学科竞赛奖项1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项、校级2项,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SCD论文1篇。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王凡制作红军长征故事《半条被子》的漫画和动画,获得了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入选广电总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绘制一幅作品,前期需要从题材选择、考究风格、舍取效果、分镜设计等方面考虑抉择,可谓是“万事开头难”,而坚持下去更难。


王凡始终保持对绘画的热爱,并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如此才让爱好播种、终收硕果。王凡希望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今后做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作品,为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管理工程学院

 2019级黄倩倩

  “把冷板凳坐热”


黄倩倩读研期间发表了5篇SSCI/SCI论文,其中1篇CSSCI论文;主研四项研究方向,是科研团队的组织者与科研活动的实践者。黄倩倩称做科研是坐“冷板凳”,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发散的思维,同时也要面对未知的结果。在她看来,做科研最难的不是“出结果”而是“定思路”。在开始之前定好框架结构,明确切入点,聚焦重点是重中之重,否则在论文成型之后还将面临着推翻重来。


科研生活虽然枯燥乏味,坐在电脑前阅读文献,出差做实践报告、参与学术研讨会也是常规操作,但明确未来将要读博的黄倩倩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地走着,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为国家大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审公开展示会落下帷幕

但青年之志永不落幕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以榜样为指路明灯 拼搏进取

追随光成为光

愿同学们也能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

做追梦者也做圆梦人


文字:乔金鹤 白雪 张亦宁

部分素材来自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摄影:王思懿 黄琳 陈一鸣

编辑:徐健翔

责编:王星彭

审核:林雯


点亮“赞”和“在看”

一起争当学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